
共为您找到约115篇相关的网页
中国绿松石的利用从河南贾湖文化开始,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绿松石文化体系。鄂豫陕矿区一直是我国绿松石的主产区,贾湖时期就可能交流到湖南的八十垱遗址、河北的北福地遗址。二里头时期绿松石成为国家垄断资源,开采、加工与佩带均有严格的管理。两周时期常嵌于青铜器上,以展示主人的富贵与等级。从贾湖到两周,绿松石是如何被开采利用的?绿松石器有什么样独特的文化内...
1、活动签到请小同学于活动开始前10分钟(14:20前)在博物院讲解服务台进行签到集合。2、参观展厅在社教老师带领下,参观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展览。3、青铜器器型授课老师在考古大讲堂中带领学生学习青铜器的分类,欣赏器型之美,区分造型相似的青铜器之间的不同。4、手作吉金动手环节了解了各式各样的青铜器之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亲自动手用轻黏土著...
活动安排报名通道开启时间:2021年11月7日 中午12:00活动时间:2021年11月14日 下午2:30—4:00推荐年龄:6—12岁小朋友招募人数:20人(活动期间独立学习,家长不陪同)活动地点: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长江万里青”临展厅活动内容:1、活动签到请小同学于2:30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博物馆区讲解服务台进行签到集合,请把握好时间。2、临展参观在社教...
6月8日,在沈阳举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我院报送案例“考古研究守护城市记忆 创新展示赋能遗址新生”获评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由国家文物局面向全社会征集案例,旨在梳...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是长江流域已知等级最高、遗迹最丰富的商代前期遗址,距今已有约3500年历史,被誉为“武汉城市之根”。遗址包括宫城区、李家嘴、杨家湾、杨家嘴、王家嘴等多个地点,总面积为3.9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39平方公里。宫城区现存城垣南北长约290米,东西宽约260米,城垣内发现两座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宫城区外...
器物出土单位: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7号墓器物尺寸:长5.5厘米,宽5厘米器物年代:商代前期器物收藏单位: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玉戚是一种非实用的小型斧钺形兵器,是军事权力的象征。这件玉戚器身左右对称,两侧各有3个齿棱,这些齿棱既具有装饰效果,也带有宗教或礼仪内涵,同时也是把玉戚跟玉钺区分开来的重要特征。此玉戚的顶端和刃部为弧形,整体呈“风”字造型,颜色呈现黄白色,局...
器物出土单位: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7号墓器物尺寸:长14.5厘米,宽2厘米器物年代:商代前期器物收藏单位: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玉柄形器是考古发掘中夏商周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类玉质礼器,主要出土于王都或重要城市里的王公贵族墓葬中,基本形状为扁平长方体,由柄首和柄身构成,个别柄身有穿孔;大多光洁无纹饰,部分刻划有人、动物等纹饰。玉柄形器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石家河文化晚期...
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定型工具手斧长什么样?世界最早的绿松石饰品出土于哪里?商代工匠是如何冶铜的? 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以2012年以来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重点,汇集43家文博考古机构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对考古文博爱好者可谓是不折...
2025年4月24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北京正式公布“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成功入选。本次评选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4月23日,终评会在北京举行,20个入围项目的代表依次登台,围绕各自项目的核心发现、研究价值及学术意义展开汇报演讲。每一位汇报人在结束演讲后,评审专家都进行了针对性的问答,保证评审环...
11月20日上午,市长万勇、副市长刘英姿一行前往黄陂区调研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地产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袁堃,总经理付明贵现场介绍项目建设情况。万勇实地察看遗址公园北城壕及西广场,认真听取地产集团对遗址公园建设进度和环境整治情况的介绍,要求保护好自然生态,真实呈现遗址原貌。随后,万勇前往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施工现场察看建设进展情况,要求对照国家5A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