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为您找到约120篇相关的网页
2024年2月1日,“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开幕式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举行。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萍讲话并宣布展览正式开幕,她表示此次展览不仅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灿烂悠久长江中游文明的窗口,也将促进国内文博系统继续深入开展良好互动与合作,...
2024年2月1日,“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幕。石家河遗址首次发现于1954年,位于湖北天门,地处长江中游腹地,年代跨度距今5900~3800年,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群,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实证地。勤劳、勇敢、智慧的石家河人,聚居于此,深耕千年,缔造了辉煌灿烂的石家河文化。巍峨...
2023年2月23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商邑金戈——盘龙城青铜文明陈列”展览开幕,展览现场,131件(套)青铜器、玉器、绿松石器、陶器等文物,为观众展示出一幅3500年前长江流域商朝先民生活、劳作的人间烟火画卷。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等级最高、遗迹最丰富的商代前期遗址与青铜文明重要中心,距今已有约3500年历史,被誉为...
“色如天相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是全国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览。本次展览共有四个单元,以“何为松石?”为切入点,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华光初现——新石器夏商时期”“流金耀世——两周秦汉时期”“宝竞风雅——隋唐宋明时期”三个部分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绿松石文化。展览利用多媒体投影视频、场景画、图像等展陈手段,充分烘托文物之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绿...
“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3月15日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放,计划展至5月21日。展览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主办,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等全国14个省市,共计38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这是全国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览。来自贾湖遗址、二里头遗址、金...
2月2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遴选出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本项宣传推介活动旨在宣传推广考古遗址在保护、管理、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经验,为进一步提升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利用水平提供全...
14:00—14:40 临展参观14:40—15:10 授课15:10—16:10 模拟考古体验小小考古人通过考古挖掘这种方式,我们得以还原古人的生活和社会面貌,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物也得以重见天日。从调查、勘探,到最终的正式发掘,考古是一个严肃又严谨的过程。在这堂体验课上,我们会让孩子下到探方中,实际体验考古挖掘的工作内容,一起去发掘埋藏在厚土之下的“古代宝藏...
14:00—14:30 授课14:30—15:10 手工体验15:10—16:00 临展参观“神奇动物在哪里”考古学者张光直曾推测:“在商周之早期,神话中的动物的功能,是发挥在人的世界与祖先及神的世界之沟通...”,青铜器上不乏装饰有神秘色彩幻想的动物纹饰。在这堂课上,我们可以欣赏不同动物纹饰的青铜器,同时了解这些纹饰背后的内涵意义,并且可以脑洞大开制作属于...
9:00—10:00 参观展厅10:00—10:30 授课10:30—11:30 模拟考古体验“小小考古人”通过考古挖掘这种方式,我们得以还原古人的生活和社会面貌,具有珍贵价值的文物也得以重见天日。从调查、勘探,到最终的正式发掘,考古是一个严肃又严谨的过程。在这堂体验课上,我们会让孩子下到探方中,实际体验考古挖掘的工作内容,一起去发掘埋藏在厚土之下的“古代宝...
2024年9月20日,“纪行中华·让文物活起来”志愿服务项目在我院成功启动。“纪行中华·让文物活起来”志愿服务项目以文化志愿服务为桥梁,跨界整合文博、文旅、教育、科技与设计等多领域资源,深入博物馆、社区、学校、交通枢纽及旅游景区等多元文化阵地,打造复合型志愿服务团队,建构富有活力、服务高效、治理完备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