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和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唐炜专程考察并指导盘龙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3月14日,武汉市副市长刘英姿一行到国家文物局与宋新潮副局长就盘龙城遗址公园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宋新潮副局长认为:盘龙城遗址现有建设情况良好,遗址的展示适宜。要求各方坚持现有思路,继续做好遗址博物馆展陈和遗址公园的展示提升工作。
并对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建设工作提出了如下指导意见:
一、遗址公园建设
(一)关于盘龙城遗址公园定位。应定位为城市中心的遗址公园。盘龙城遗址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位于城市中心,要兼顾遗产保护、环境保护与市民休闲等方面的功能,不能对遗址公园单一定性。避免遗址公园的园林化,要坚持其核心是遗迹的保护与展示。
(二)关于本体保护展示工程。盘龙城遗址本体保护展示效果很好,特别是宫殿区复原展示是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中的优秀典型,在全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好多地方没有做好,盘龙城做到了,可以借鉴盘龙城遗址的思路和方式。
(二)关于遗址功能。遗址是需要解读的。遗址是博物馆最大的藏品,遗址的展示说明尽可能的自然化。博物馆是对遗址解读,将遗址点连为一体的是博物馆。要注意同遗址相关的细化展示与说明。可以对现有考古工作站、保安楼进行改造,作为公园管理、展示和服务的配套设施,展示考古工作,并适当建餐厅、咖啡厅,增加一些服务性功能。
二、遗址考古工作
应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考古工地,建议经常性的开展考古工作。发掘工作可以精细化,开展科学研究。考古工作由武汉大学组织开展,供武汉大学学生实习,加强对博物院考古队伍的培养。少开探方、少雇佣民工。将考古、科研作为展示的一部分,可以在考古工地上布设木栈道,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发掘、研究过程中可面向观众展示。
三、博物馆展陈
1、关于博物馆定位,少讲同盘龙城遗址无关的内容。着重讲述盘龙城遗址发现、意义和价值。运用方位地图,说明盘龙城遗址在全国所处的具体位置。结尾处可启发观众思考盘龙城遗址消失的原因和去向。
2、关于展陈形式,应多采用遗址、遗迹与考古绘图、照片,切忌过多场景复原和硅胶人像布展。
3、关于博物馆藏品,请省文物局协调,将省、市考古所相关文物划拨给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将文物放在一起集中展示,以支撑遗址博物馆展陈。可以由武汉市给省考古所、省博物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关于临时展览,应以长江流域早期文明为主题,以考古类商文化为主要临展选择方向;应与国内外遗址类相关博物馆多交流,引进其优秀展览。
省、市有关领导要求认真落实宋新潮副局长的指导意见,把握定位、突出主题、彰显特色、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打造品牌,切实抓好盘龙城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建设。
参加考察与交流的省市领导有:湖北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副局长王风竹、武汉市副市长刘英姿、李忠、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张东风、市文化局局长何伟、副局长张宏斌,以及国家文物局遗产处、省文物局文保处、省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负责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