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下旬以来,武汉遭遇六轮强降雨的持续影响。与盘龙城遗址核心区一堤之隔的府河水位不断跳涨,大幅超过了保证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加之过峰和长江高水位顶托,护卫遗址安全的府河大堤部分堤段漫堤,遭遇历史最严峻汛情。
7月2日下午,位于盘龙城王家嘴遗址段的府河大堤,河水漫堤,直逼遗址。全馆职工与当地村民共同用沙袋筑起了1米高的防线。受到浸泡的府河大堤盘龙城遗址段发现多处管涌,大家冒雨赶赴盘龙城,24小时轮班值守文物库房。因连续暴雨,加之博物馆陶器库房简陋,导致屋面漏雨,同志们迅速将陶器转移到安全地段。宣教部全面检查展厅电源,并作了安全处置。
7月6日,暴雨再次来袭,盘龙城区域全面停电,导致我馆排水泵无法向外排渍,顿时核心区内的破口湖、滩湖湖水倒灌,水位5小时就上涨80公分,并进入宫殿区。在这危急关头,我馆全体干部职工沉着应战,一方面抓紧时间向区防汛指挥部汇报汛情,请求尽快恢复通电,另一方面冒着瓢泼大雨将标尺插入湖中,观察湖水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为今后排灌站的建设提供依据。
7月20日傍晚,由于府河上游孝感段来势凶猛,位于盘龙城王家嘴遗址段的府河大堤再次出现漫堤险情,原有用沙袋加固起来的堤坝全部被洪水淹没,全体防汛队员奋战一晚,在原有基础上加筑一米的沙石防洪堤。
7月21日上午,接省防汛指挥部通知,下午3时和傍晚8时府河下游将会迎来两次较大的洪峰。全体防汛队员在遗址核心区内(从宫城西北角至杨家湾一带)抢筑第二道抗洪防线,并将在北城门等地势较低的地方堆筑沙袋,以确保盘龙城遗址及文物的安全。
灾情面前,武汉市文化局党委书记马勋标、局长何伟、副局长张宏斌等领导均第一时间冒雨赶赴防汛抢险现场,实地查看府河大堤巡护、筑堤、排险工作,询问了解应急预案机制、物料储备等情况。
马勋标书记要求:盘龙城遗址的防汛一定要在开发区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提高排查力度,一旦发现险情,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核心区内的湖水抽排不能停,在治理外涝的同时,也要注意缓解内滞;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科学防汛。何伟局长了解了博物馆内的藏品安全应急预案,提醒参加巡查抢险人员要注意人身安全,要求博物馆做好相应的后勤保障工作。马书记表示:市文化局将举全局之力,支援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抗洪抢险工作,力保盘龙城遗址的安全。
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汛期文物抢救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根据局领导的现场指示,馆班子全面完善防汛预案,紧急启动抢救保护模式,积极配合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开展抗洪抢险工作,严密巡查遗址区的府河大堤,确保核心区泵站日夜抽水排渍,及时处理渍水倒灌现象。
为保证大堤安全,我馆职工与当地村民共同组成了巡堤小组,24小时在大堤上排查险情,处置管涌及脱坡现象。自7月1日至今,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共有10名干部职工(全馆职工共14人)参与府河大堤的防汛抢险,在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统一指挥下,与当地村民共同装运沙袋、排查、巡堤、抢险。自7月3日开始,受到浸泡的大堤多处出现管涌,与开发区领导一起共同处置了10余处管涌。
目前,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全体干部职工在局党委、局行政的领导下,在盘龙城经济开发区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定战胜暴雨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决心,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誓将保护遗址安全、文物安全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