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遗物看商时期南方与中原的文化互动
时间:2017.04.15浏览次数:1058

考古发掘所获古代遗存是考古学研究的 主要对象,比较不同区域的考古遗存,可以 获得区域间文化互动的重要信息。文化互动 研究是探索考古学材料背后人群迁徙与交往 的重要视角。以往学者对此多有探讨,如张 光直先生提出的区域文化“互相作用圈”概 念[1]就是从较大时空框架内对区域间文化交 互关系的有益探索;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区 系类型”理论[2]在强调区域内文化谱系研究 的同时,各区域之间文化交流与互动也是重 要的考察对象;李伯谦先生对考古学文化互 动关系进行了细致总结,并提出了具有理论 色彩的认识[3]。考古学研究多以一组具有地 域和时代特征的器物作为考古学文化的重要 构成内容,而在文化互动过程中,各类遗存 代表的互动方式和内涵的差别,既体现了某 些器类空间上的流通,亦代表了人群流动 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吸收与调适。我们认为 除了从文化变迁角度观察区域间文化的互动 过程,还应该从不同层次和类别出发,从区 域间器物、技术、宗教、聚落、资源的时空 特征等方面考察,有效揭示考古遗存不同层 面的互动模式。本文拟以商时期的中原与南 方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两地区考古出土遗 物,将能反映文化互动的遗物初步划分为日 用陶器、铜器、玉器三个类别,通过分析三 类遗物,寻找不同器类体现的区域间的互动 方式,或有助于深入探索商时期中原与周边 地区文化的互动关系。

从出土遗物看商时期南方与中原的文化互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