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国际考古新纽带——盘龙城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圆满结业
时间:2025.07.30浏览次数:5273

7月26日上午,盘龙城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结业仪式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顺利举行。结业仪式上8名学员依次进行了精彩的结课汇报,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与感悟,并获颁结业证书。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副教授孙卓、香港大学助理教授苏昕、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副院长张艺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陈丽新,与全体学员、工作人员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至此,为期35天的盘龙城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圆满收官。

在结业汇报上,全体学员经过精心准备,依次展示了在暑期学校的学习成果。汇报内容详实丰富,充分展现了学员们对考古学理论与田野实践的深刻理解。

本次盘龙城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于6月23日正式开课,共招录了中美两国的8名优秀学员。学员们怀着对考古学的赤诚之心,跨越国界,齐聚盘龙城遗址这一重要的商代文化遗址,开展考古田野实践与研究。

在为期五周的学习中,学员们接受了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导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演进与发展、田野考古学导论、GIS与景观考古导论等课程培训。

在本次暑期学校的田野发掘工作中,学员们顶着烈日与高温坚守岗位,以专业、严谨的态度推进发掘工作,并在教师和教学助理的指导下,接受了系统性的田野发掘训练,包括堆积清理、土质土色辨别、土样采集、遗物收集、测量、记录、照相、绘图、资料整理等相关内容,深入了解到中国田野考古的标准工作流程。

暑校期间还安排了多场学术讲座,邀请到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从考古学导论、田野考古学概论、聚落考古、长江流域文明、地理信息技术与环境景观、动物考古学概论、古代冶金遗存、史前陶器分析等各个方面进行讲授,让学员们对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盘龙城遗址发掘中运用的现代技术(RTK、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等)以及田野考古数字化系统的实践运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踊跃与授课老师展开深度交流;老师们则耐心倾听、细致解答,确保每一个疑问都得到清晰的回应。

更值得肯定的是,学员们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在田野发掘的基础上,围绕盘龙城遗址的城市空间结构、手工业专业化生产、资源流通与利用等问题,开展了富有深度的专题研讨,展现出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

本年度盘龙城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无论是在课程、实践,或是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上都有进一步的提升,并采用全英教学,多学科、国际化的模式,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国际传播,深化全球考古合作。学员们在考古实践中架起国际交流的桥梁,在考古实践中深化文化理解,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新生力量。

结业不是终点,探索永无止境。在本年度的盘龙城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中,学员们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了考古工作的技术与规范,提升了自身能力。期待学员们将暑期研修成果转化为不竭动力,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赓续薪火、行稳致远。